身為淡水居民,對走一遍「淡蘭古道」,有一種使命般的情壞。
淡蘭古道分為:
1.淡蘭北路:瑞芳為起點,經瑞芳、猴硐、雙溪、貢寮到宜蘭大里、石城,為最早開闢的歷史古道。
2.淡蘭中路:暖暖為起點,經平溪(十分)至雙溪(柑腳、泰平)到宜蘭外澳。
3.淡蘭南路:六張犁為起點,經深坑、石碇經坪林到宜蘭礁溪。
淡蘭古道範圍廣大,而且多有旁支分岔,路徑複雜。
怎麼走才不會迷路?不用擔心,就跟著那雙扇蕨一路前行便沒錯!
「 淡蘭 X 雙扇蕨 」代表性活化石成為辨識系統。
這次大家決定趁著桐花季節的尾聲,走一趟「金字碑古道」。
「金字碑古道」的路線從猴硐出發,翻越三貂嶺,抵達牡丹。屬淡蘭北路的一部分。
全長約6.8公里,步行時間約3.5~4小時(視個人體力及休息時間而定)。
上半部路段為約1.6公里的石階上坡路,最高點是「探幽亭」。
後為古道下半部,為長約1.8公里的下坡路,
終點至牡丹車站為約2公里平緩的產業道路。
「金字碑古道」又稱「三貂嶺古道」,為目前僅存的兩段淡蘭古道的官道之一;另外一段為著名的「草嶺古道」。
搭乘4154班次區間車,08:15從台北火車站出發。09:10抵達侯硐車站。
「侯硐」是新北是瑞芳區的一個小鎮,曾經因煤礦而興起。
旁邊設立的「侯硐煤礦博物館」,見證當年黑金歲月的絕代風華。
旅客也可以搭乘礦車遊覽猴洞坑,吃著礦工便當,感受當時的礦工生活。
曾經的荒廢礦場小鎮,如今因貓貓再度熱鬧起來。
位在「猴硐車站」旁的「猴硐貓村」,是新北市有名的觀光景點之一,
更曾獲CNN
果然,一出車站就看見可愛的迎賓貓。
喵喵叫的向來往的遊客討摸摸。
好可愛~~~都捨不得離開了~~(ᗒᗨᗕ)
侯硐車站正好在進行整修工程。期待可愛美麗的車站再現。
由台北往猴硐的區間車時刻表
雖然才4月底,已經有初夏的艷陽高照。\("▔□▔)/\("▔□▔)/\("▔□▔)/
走出車站後,往鐵橋的方向走,並過橋。
看到九芎橋路的路標就對了٩(●ᴗ●)۶
經過侯硐橋。
甕仔潭橋邊有很明確的路標,跟著路標走就對了~~٩(●ᴗ●)۶
往這個方向走,也可以到大粗坑步道。
今天的天氣真的很曬~看著大粗坑溪的清涼溪水~真想一躍而下啊~
經過侯硐國小,校門口的百合盛放。
續行大粗坑產業道路 ,前往金字碑古道登山口。
路旁有許多阿嬤正頂著大太陽 ,採集當季的艾草 ,
這是美味的客家美食草仔粿的原料。
這就是青翠的艾草~ヾ(^-^)ノ
走過「淡蘭橋」後便是金字碑古道登山口。
「金字碑古道」登山口石碑
步道經過整修,相當平整寬敞,一路以"之"字形陡上,
沿路樹蔭茂密,不怕太陽曬,但目前位置在背風面,覺得有點悶熱。
沿路飄落的桐花,花季已近尾聲了
石階旁的大石上,鋪滿柔軟青苔,好像撒上一層抹茶粉的巧克力。
右側山腰路通往猴硐神社
桐花地毯( *︾▽︾)
發現俗稱"颱風草"的 棕葉狗尾草。目前只有一折!!!
加油!再往前走一下下就要到了~~ヽ( ̄д ̄;)ノ=3=3=3
終於來到古道左側的 「金字碑」。
這是清台灣總兵劉明燈於同治六年(1867年)冬巡視宜蘭經過此地,
發現這裡地勢雄偉險峻、山路崎嶇艱難,有感而發,題上一首七言律詩形容。
碑文如下:
「雙旌遙向淡蘭來,此日登臨眼界開。大小雞籠明積雪,高低雉堞挾奔雷。
穿雲十里連稠隴,夾道千章蔭古槐。海山鯨鯢今息浪,勤修武備拔良才」。
當時碑文與碑龕都黏貼金箔,故稱為「金字碑」。
超級奢華的碑文啊~金光閃閃。(^_<)〜☆
拍完照後,繼續往上(探幽亭)走。
抵達金字碑古道最高點 —越嶺鞍部。
這裡有奉憲示禁碑(1851)及探幽亭 (標高475公尺)。
也正好在亭內休息用午餐。
探幽亭旁佇立著一座土地公廟 , 保佑來往旅客的平安。
探幽亭後方是往不厭亭的方向,不是這次要走的路線。
往探幽亭前方的路口往下走
下半段金字碑古道切過102號公路
金字碑古道口 發現土匪洞~Σ(O_O)
沿102縣道外圍續行
一路陡下 經過竹林
謝謝土地公保佑我們一路平安
金字碑古道牡丹段登山口—石砌古老小土地公廟。
古道旁 天煌亭
終於來到古道終點
接著就是往牡丹車站的產業道路(2公里)
巧遇也到牡丹出遊的路人,
送我們又香又甜的金圓頭奇異果 y(^ヮ^)y
將過牡丹橋之後,就抵達牡丹車站以及牡丹老街。
發現懷古風情的咖啡屋 ,可謂沙漠中的綠洲啊~o(〃^▽^〃)o
清涼的啤酒 乾杯 \(^∀^)メ(^∀^)ノ
老闆很風趣(我好想要這塊木匾喔~(๑•́ ₃•̀๑٥)~)
牡丹車站 準備返家 (❁´◡`❁)
台鐵區間車時刻表 牡丹到台北
我們順利搭上 13:58列車返回台北